![]() ![]() 蜀绣渊源 最早记载蜀绣的文字,出于西汉文学家杨雄《绣补》一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蜀绣技艺的高度赞誉。晋代常璩在《华阳国志•蜀志》中,则明确提出蜀绣和蜀中其他的物产,包括壁玉、金、银、珠、碧、铜、铁、铅、锡、锦等,皆可视为“蜀中之宝”,充分说明蜀绣作为地方工艺品的珍稀独特。其实,蜀绣的历史跟蜀锦一样,都是萌芽于古蜀时期先人的智慧和创造。据文献记载,蜀国最早的君王蚕丛已经懂得养殖桑蚕。汉末三国时,蜀锦蜀绣就已经驰名天下。作为珍稀而昂贵的丝织品,蜀国经常用它交换北方的战马或其他物资,从而成为主要的财政来源和经济支柱。唐代末期,南诏进攻成都,掠夺的对象除了金银、蜀锦、蜀绣,还大量劫掠蜀锦蜀绣工匠,视之为奇珍异物。时至宋代,蜀绣之名已遍及神州,文献称蜀绣技法“穷工极巧”。成都地区因其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盛产丝帛,因此蜀锦蜀绣的制作生产“冠于天下”。 工艺特点 ![]() 起源于川西民间的蜀绣,由于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影响,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 蜀绣的技艺特点有线法平顺光亮、针脚整齐、施针严谨、掺色柔和、车拧自如、劲气生动、虚实得体,任何一件蜀绣都淋漓地展示了这些独到的技艺,据统计,蜀绣的针法有十二大类,一百三十二种。常用的针法有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沙针、盖针等。蜀绣常用晕针来表现绣物的质感,体现绣物的光、色、形,把绣物绣得惟妙惟肖。如鲤鱼的灵动、金丝猴的敏捷、人物的秀美、山川的壮丽、花鸟的多姿、熊猫的憨态等。 蜀绣绣法灵活,适应力强。一般绣品都采用绸、缎、绢、纱、绉作为面料,并根据绣物的需要,制作程序、配色、用线各不相同。 蜀绣历史 ![]() 蜀绣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四川省成都市的郝淑萍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
图片说明: 东方印象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本页文化背景内容中的引用图片多来源于网络,因无法追溯图片源头和权利人,故不能确定图片是否为共享,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master@eastimpression.com |
![]() |
案头春“折枝花鸟”:纯手工双面… | 纯手工双面蜀绣精品-梅花熊猫台屏 | 案头春“幽兰生香”:纯手工双面… |
案头春“蝶舞”:纯手工双面蜀绣… | 案头春“国色天香”:纯手工双面… |
分类导航 |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 客服电话:021-32201160 更多联系》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Copyright © 2016-2025 eastimpression.com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