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黄杨木雕
  乐清黄杨木雕,浙江省乐清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乐清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为材料的一种观赏性的圆雕艺术。黄杨木是珍贵树材,质地坚韧,纹理细腻,生长周期慢,有“千年黄杨难成柏”之说。其乐清黄杨木雕刻充分展现了民间工匠的智慧,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种不同的风格,如明之木雕刀法圆润,简练流畅;清之木雕刀法清澈,光滑圆转等等。黄杨木雕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及工艺要求都是其他雕刻难以比拟的,亦无法以现代技术加以替代。

  精雕细刻是黄杨木雕的一大艺术特点。浅黄文雅的色泽和细腻的纹理,使黄杨木雕作品的精致细腻、刀法清澈,质感突出,刻工细美而不失高雅的“鬼斧神工”之技表露得更淋漓尽致,更突出雕刻技法的表现力与工艺美。



   乐清黄杨木雕的人物造型艺术具有其特殊性和独立性,它虽不遵从西方现代绘画人体的比例划分,却有着个性鲜明和处置得当的创作方法和块面比例,条理分明,疏密合宜,刀法细腻,使人物栩栩如生,由于材料的肌理与人物的肤色十分吻合,从而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展露,乐清黄杨木雕大都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为主要表现内容,单一为主,辅之相拼成套,或坐或立,或静或动。



  从现今搜集的民间艺人口述资料以及故宫博物院所藏实物推断,乐清黄杨木雕在宋元时期初露端倪。



  据载,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乐清艺人叶承荣用黄杨木雕创作了近代乐清黄杨木雕的第一件传世作品《太上老君道祖像》,奠定了乐清黄杨木雕的扎实基础。

  二十世纪20年代中后期,因朱子常的黄杨木雕作一铺《济癜和尚》《捉迷藏》在国际展览中连连得奖,使乐清黄杨木雕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一时期除了朱子常之外叶阜如、叶品芳,葛醇、潘阿陆、王凤祚、叶一舟、郑祥奎、陈志云等一批黄杨木雕艺人也逐渐走向成熟,并成为当时很具影响的黄杨木雕名家。

  在50年代初,以著名艺人王风祚成就为明显。此后,随着叶润周、叶一舟、郑祥奎、虞明华、叶栋材、王笃材等一批老艺术家们的木雕精品不断在国内外展出和获奖,乐清黄杨木雕越来越以它独特的艺术材料和艺术风格引起世人的关注,被有关新闻媒体誉为“华东一枝花”。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乐清黄杨木雕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年轻的艺术家们人才辈出,出现了高公博、虞金顺、王笃纯、虞定良、王笃芳、郑胜宁等一批工艺美术大师。他们赶超前人,每年几乎都有构思巧妙、技艺独特的艺术精品出现,而且在全国的每次艺术展览中都能夺得高奖。





   2006年5月20日,乐清黄杨木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42。
图片说明:
东方印象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本页文化背景内容中的引用图片多来源于网络,因无法追溯图片源头和权利人,故不能确定图片是否为共享,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master@eastimpression.com
 
乐清黄杨木雕摆件/把玩件:招财…
¥1180¥850
乐清黄杨木雕艺术摆件:自在有鱼…
¥1380¥1120
分类导航

帮助中心
关于我们 | 客服电话:021-32201160 更多联系》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Copyright © 2016-2025 eastimpression.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