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格:香具:长13.9×宽13.9×高28.8cm
塔香:1盒,50g
包装:礼盒(长33.5×宽21.5×高17.5cm);礼袋
总重:约1.7kg
材质工艺:
该款笔挂式香具主体以非洲酸枝为材质,笔斗和笔头位置以紫光檀为材质,结合镂雕、浮雕的工艺精制而成。
非洲酸枝木,学名古夷苏木,拉丁名:Mopane ,是南部非洲最重的木材之一,其密度和耐久性其他木材几乎无可匹敌,稳定性高,耐虫蛀。心材明显,红褐紫色或红褐色,具深紫色条纹。
紫光檀,学名东非黑黄檀,属《红木》国标8类中黑酸枝木类,是一种相当不错的黑酸枝木类木材。它肌理紧密,棕眼稀少,油质厚重,是当今最重硬的木材。质地细腻坚韧,适合施展复杂而精美的手作工艺。木性非常稳定,不易翘曲变形。
风格特点:
该套香具创意灵感源自文房器具“笔挂”,一支修长的竹节笔悬垂而下,笔尾上端点燃塔香(印尼沉香),烟气顺沿着笔管从仿佛饱蘸着墨水的笔头倾吐而出,下方圆形的承盘使人自然联想到“砚台”。笔挂的外观造型汲取“官帽椅”的设计,再以如意纹、回形纹浮雕装饰,整体设计匠心独具,不愧为深圳文博会最具文化创意大奖作品。
 
【笔挂】
笔挂是文房雅器之一,古为横长式;现多为圆形、半圆形、菱形、多边形等状,上布有均匀对称的小钩,以利于挂笔用,故此称笔挂。
【焚香】
中国从古至今,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净气、焚香抚琴、吟诗作画和焚香静坐健身的习俗。
清太和殿前陛的左右有四只香几,上置三足香炉,皇帝升殿时,炉内焚起檀香,致金銮殿内香烟缭绕,香气四溢,使人精神振奋。古时的诸葛孔明,弹琴时不仅有童子相侍左右,而且常置香案,焚香助兴。古代文士淑女操琴时焚香,也是为了创造一种幽静风雅的氛围。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观书时,斋中常要焚香。他在诗中写道:“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更十分青睐焚香静坐和修身养性。他在赴海南儋州途中购买十多斤檀香,并建一“息轩”,常在轩中焚香静坐。他题诗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可见焚香静坐的养生健体之功。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也十分尊崇焚香作画的神奇作用。他说:“观画,在香雾飘动中可以达到入神境界;作画,我也于香雾中做到似与不似之间,写意而能传神。”
在家中经常焚香,可以醒脑清神,去浊存清,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且有延年益寿之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