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格:长160×27(最宽处)×厚1mm
包装:纸质礼盒,长190×宽140×厚2.5mm;礼袋
总重:约0.23kg
材质工艺:
紫光檀,学名东非黑黄檀,拉丁名:Dalbergia melanoxylon,属《红木》国标8类中黑酸枝木类,是一种相当不错的黑酸枝木类木材。它肌理紧密,棕眼稀少,油质厚重,是当今最重硬的木材。质地细腻坚韧,适合施展复杂而精美的雕刻工艺。木性非常稳定,不易翘曲变形。
非洲酸枝木,学名古夷苏木,拉丁名:Mopane ,是南部非洲最重的木材之一,其密度和耐久性其他木材几乎无可匹敌,稳定性高,耐虫蛀。心材明显,红褐紫色或红褐色,具深紫色条纹。
古琴上的岳山、七弦、徽位均采用纯手工描金/描银技艺,细致入微,耗时耗力。
风格特点:
书签造型为著名的伏羲式古琴,视之浑厚古朴。紫光檀深沉静穆,非洲酸枝醇厚含蓄,在颜色、纹理、质地上均源自天然。描金/描银与原木色泽或反衬或共生,技艺精细入微。以此雅物相伴,犹如知音在侧,引领我们去感受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和文人精神。
【古琴】
古琴,又称琴、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一种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
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传范围是汉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而欧洲、美洲也有琴人组织的琴社。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拨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