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格:画芯:高38.5cm×宽26.2cm;卷轴:高80cm×宽27cm
包装:礼盒(长38.5cm×宽6.5cm×高5.1cm),礼袋
总重:约0.43kg
材质工艺:
该幅卷轴“京剧脸谱崔莺莺”为岱岳剪纸,它是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纸、刀和剪相结合产生的艺术品,采用雕、镂、剔、刻、剪的技法,经历代传承形成了泰安剪纸技艺的独特手法。画心以丝绸布衬底,高分辨率彩印剪纸中英文简介等辅助图文。
风格特点:
该幅剪纸表现了中国古代小说、戏剧中的经典人物崔莺莺在京剧中的形象,长睫毛、高鼻梁、樱桃嘴,侧面的脸庞勾勒出一个文静秀美的闺秀形象。头面装饰尤为华丽和夸张,纹饰繁复富丽,充满韵律之美,体现了岱岳剪纸犀利精湛的技艺手法。从前额精美的步摇可以遐想崔莺莺仪态万千的风姿。
【崔莺莺】
崔莺莺,小说、戏剧中的人物,生于河北博陵,最早出现于唐代元稹的小说《莺莺传》,《莺莺传》描写的是张生对崔氏始乱终弃的故事,文章的最后说“崔氏小名莺莺”,元稹的《莺莺传》为后代西厢故事之祖。 金代董解元在《莺莺传》基础上作《西厢记诸宫调》,把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事改编成张崔二人自由恋爱的故事,元代王实甫又在《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作杂剧《西厢记》,王实甫的《西厢记》文词优美,人物形象塑造生动,遂使西厢故事广为流传,作为主角的崔莺莺也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京剧脸谱】
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艺术门类,在国内外流行的范围相当广泛,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脸谱来源于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筑物,商品的包装,各种瓷器上以及人们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这远远超出了舞台应用的范围,足见脸谱艺术在人们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说明脸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许多国际友人、国内的有识之士出于对中国戏曲脸谱的好奇与喜爱,都在探索脸谱的奥秘。
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三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而“丑”,因起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历史沿革 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 …… 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