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贵州
规格:画芯:14.2×14.2cm;外框:长20×宽20×厚1.5cm
展示方式:悬挂、摆放(配支架)
包装:带拎绳礼盒(长23×宽23×高4.8cm)
总重:约0.9kg
【錾刻】
錾刻工艺,属于雕刻工艺的一种,作为我国传统手工艺技法之一,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尤其是皇家錾刻技艺最为精湛,当时造办处为皇帝制作的御用之器,堪称鬼斧神工,令人称绝。它不仅要求艺人们有较高的艺术天赋和精湛过硬的技艺水平,且心、手、力均还需通融配合。
传统金属雕刻,錾刻,工艺复杂,工具多达几百种不等,根据雕刻的纹饰、器具的造型需要不断制作出不同形状的錾头或錾刀。錾头大致分为两种,一类是錾头不锋利的,可錾刻较圆润的纹样,另一类是錾头锋利如凿子,可錾出较细腻的纹样。用各种形状的小錾子在金、银、铜器上錾刻以线为主的花纹,底面常用錾鱼子底纹,或者麻点,加以糙化。视觉上,填补原本非绝对的平整。錾刻另一种工艺是冲凸和踏凹压平法,可在器物表里同时錾刻使花纹凹凸呈浮雕状。镂空工艺也是一种錾刻技法,要錾刻掉设计中不需要的部分,形成透空的纹样称镂空或透雕。
錾刻技术产生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錾刻一直作为细部加工手段而使用,也运用在先铸造器物的表面复刻重雕上,贴金、包金器物的纹样部分也采用此法。
【苗银锻制技艺】
苗银锻制技艺是中国苗族民间独有的技艺,工序十分复杂,其最大特点是全部为纯手工制作,对技术的要求十分严格,以银料为原料,一般要经过铸炼、捶打、压片、拉丝、编结、雕刻、焊接、打磨、抛光、清洗等30多道工序。 2006年5月20日,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40。 论工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主要有錾刻和编结两种。根据錾刻或编结工艺的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一件银饰少则需要十多道、多则需要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总体而言,錾刻工艺的银饰,银料多以实心的块或面材模压而成,呈现厚重的造型,在银片上錾刻精美的纹饰。编结工艺的银饰,银料是将银条拉丝而成,通过编丝呈现各式线状的纹饰,玲珑剔透。 苗族银饰在工艺上也有粗件和细件之分。粗件是指锻制一类大工艺,或指大件银饰,如项圈、压领、手镯等;细件是指需要精细加工,或指小件银饰,其中包括大件银饰的配件等,如银铃、银花、银雀.银蝴蝶、银针、银泡、银链、耳坠、戒指等。但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如大银角、空心、泡花的项圈,虽是大件,但也 …… 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