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礼盒(长53×宽31×高11cm)、礼袋
总重:约3.75KG
材质工艺:
窑变釉,变幻莫测,独一无二
该套茶具的坯胎为紫砂粘土,创造性地施釉于器物内外壁(未施釉部分仍保持紫砂原状),在烧造过程中产生“窑变”现象。窑变釉,是指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者还原作用,瓷器出窑之后可能呈现出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
通体开片细碎的冰裂纹,亦体现了自然窑变的风格神韵。
金镶玉,非遗手作,闪耀夺目
以99.99%纯锡为镶料,经过冶炼、提纯、浇铸、錾刻等工艺,将纯锡制成“荷塘鸳鸯戏水图”(对应茶壶)、“荷花鲤鱼图”(对应茶洗)、“荷花图”(对应茶叶罐、茶杯)等锡片图案,然后镶嵌在茶具表面,再经过焊接、打磨、抛光、镀金等数十道手工艺精制而成。
由于纯锡具有无毒、质地柔软、可塑性强的特点而使得锡镶图案细致入微,立体感强。99.9%黄金镀金工艺的运用使得镀面色泽光亮、光洁平整,金色纯正均匀。
风格特点:
该套茶具将天然“窑变”与手工“锡镶镀金”相结合。正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器物在窑变的作用下幻化出深蓝、紫红、青绿、浅黄、乳白等各色相间的流淌丝条与斑纹,纹理奇特,似深海、似星芒、似兔毫……
以莲荷为主题的锡镶镀金图案以精湛的手工艺镶于器物表面,犹如浅浮雕熠熠生辉,呈现出神秘莫测、低调奢华的美感。
【开片】
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因此开裂原是瓷器烧制中的一个缺点,但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而制出的开片釉(即裂纹釉),变成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了。宋代的汝、官、哥窑都有这种产品。开片又称冰裂纹, 按颜色分有鳝血、金丝铁线、浅黄鱼子纹,按形状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
【莲荷】
莲荷,是中国古代文人如醉如痴苦苦吟味的一个最重要的诗的意象之一,无论是“清水出芙蓉”的莲花,还是“绿云自动”、“青盖亭亭”的荷叶,都使诗人们叹为观止,流连忘返。于是莲荷在嫣然摇动中“冷香飞上诗句”,留下了无数色明香莹、冰壶凝露的莲荷意象。
在众多的吟咏莲荷之诗中,于唐诗,我比较喜欢郭震的《莲花》,诗云:“脸腻香熏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于宋词中,我比较喜欢张炎的《水龙吟•白莲》:“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轻妆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几度消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应是浣纱人妒,褪红衣,被谁轻误。闲情淡雅,冶姿清润,凭娇待语。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怕香皋佩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
无论是色浓香重的红莲,还是冰肌雪艳的白莲,在中国诗人的笔下,最后都会还一个“出污泥而不染”的水晶般的清香、清魂、清影。莲荷,在中国诗人的笔下,像他们梦中的仙子,娇艳美丽而又纯洁无比。
莲荷也是佛典中的意象,佛典中出现的莲花叫做“莲华”,它的叶子是椭圆形的,是睡莲。佛和菩萨坐在莲花上,这里所取比喻之意也是“出污泥而不染”。在《法华经》、《华严经》等经典中,也用“莲华”喻比法门。
【金镶玉】
镀金锡镶工艺又称“金镶玉”,据北京故宫收藏及威海市志记载由威海新和成锡铺创制于清朝末年,是威海市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它是以纯锡为材料,经过冶炼、提纯、浇铸、錾刻等工艺,将纯锡制成带有图案的锡片,然后镶嵌在玉石、陶瓷、紫砂、琉璃等工艺品表面,再经过焊接、打磨、抛光、镀金等数十道手工工艺制作而成。 金镶玉的产品华贵高雅,古香古色,集观赏、实用、收藏于一身,是现代技术与古老手工艺的完美结合。镀金锡镶工艺品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宾礼品,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将此产品赠与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 金镶玉的历史 威海的锡镶工艺发祥于清朝光绪末年,兴盛于英国租占威海卫时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据威海市档案馆馆藏大英威海卫行政公署档案第229-1-954号档案、229-1-1738号档案、229-1-1740号档案记载,从1890年开始,锡镶技艺在二三十年代就闻名世界。是那个时代最早能打入欧洲市场的传统技艺。1898年威海成了自由贸易港,许多国家的游客到这个风水宝地休闲避暑,纷纷争相购买锡镶手工作品,作为收藏品和馈赠礼品带回国。这一商贸活动刺激了威 …… 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