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福建建阳
规格:茶盏:口径8.3×高4.8cm;杯垫:直径9cm
净重:约140g
容量:160ML
包装:礼盒(长11.5×宽11.5×高10cm)、礼袋
总重:约350g
材质工艺:
●铁胎原矿釉,厚釉油润感
胎体选用建阳铁胎原矿土,富含高铁元素。取武夷山原矿石研磨成釉,施厚釉,杯底收釉规整,由内而外渗透出油润的质感,掂于掌中很有分量感。
●金油滴花纹,可遇不可求
乌黑釉面密布赭黄色或者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圆点儿,直径从数毫米到米粒大小,形似油滴。每一只建盏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幻化出的花纹“可遇不可求”。
油滴的形成是铁氧化物在釉面富集,冷却后以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从中析出的晶体所致,在黑色釉面上呈赭黄色晶斑者称“金油滴”。
●激发茶香,光辉璀璨
因原料中含有很多矿物元素,与茶汤交融会发生奇妙的口感变化,激发出不一样的奇妙茶香。一旦茶汤入盏,还能放射出五彩纷呈的点点光芒,为品茶平添一份情趣。
●大师监制,品质保证
由高级陶瓷工艺师、“非遗”项目建窑烧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林芳平大师监制。
●宋•赵佶《文会图》杯垫
将PU皮经激光微打孔工艺处理,使杯垫透气吸水。印制宋•赵佶《文会图》部分图案(图案随机),更添古雅情趣。
【宋人与建盏】
宋人的生活很追求艺术性,比如饮茶。宋代风行点茶,就是把碾碎的茶末放在茶盏里,用开水冲点。宋人点茶的茶具很讲究,最喜用黑釉的茶盏,这种搭配是从福建兴起的。北宋真宗时,在福建建瓯开辟了一座专门生产皇家贡茶的茶苑,叫作北苑,距离不远的建阳窑烧制的黑釉茶盏,也逐渐受到皇族的喜爱,人们称它为“建盏”。
制作建盏,配方独特,窑变后会现出不同的斑纹和色彩。除釉面呈现兔毫条纹的兔毫盏外,还有鹧鸪斑点、珍珠斑点和日曜斑点的茶盏,这些茶盏分别称为鹧鸪盏、油滴盏和日曜盏。它们最适宜斗茶,这种茶盏,一旦茶汤入盏,能放射出五彩纷呈的点点光芒,为斗茶平添一份情趣。
【宋•赵佶《文会图》】
《文会图》是北宋赵佶以及宫廷画家共同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该画作描绘的是文人学者以文会友吃茶饮酒赋诗的场景。园林中绿草如茵,雕栏环绕,树木扶疏,九名文士围着坐在桌子的周围,树下立谈的二人,另外有童仆侍从者九人,人物姿态生动有致。《文会图》虽是一幅人物画,但画面还呈现出对园林、家具、服饰、发式、茶事器具等事物的细节描绘。
赵佶一生爱茶,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文人,有时兴至还亲自动手烹若、斗茶取乐。曾亲自著茶书《大观茶论》以论茶道。上行下效,使宋人上下品茶之风盛行,《文会图》即是赵佶描绘当时文人会集宴饮吃茶、饮酒的盛大画面。《文会图》上使用及待役人员正在准备的茶具,都是北宋时期才出现的茶器。
【建盏】
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我国著名的古窑之一,遗地位于武夷山下的建阳县水吉。建盏,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建盏天目瓷在宋时为皇室御用茶具。现在流传于世的四只“曜变天目”存放于日本。宋代产的“建窑”被普遍认为是斗茶最佳的用具。因其色黑,而容易反衬出茶沫的白色。 2016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建盏”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分类 建盏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且多为圈足且圈足较浅,足根往往有修刀(俗称倒角),足底面稍外斜;少数为实足(主要为小圆碗类)。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建盏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每类分大、中、小型;小圆碗归入小型敛口碗类。敞口碗:口沿外撇,尖圆唇,腹壁斜直或微弧,腹较浅,腹下内收。浅圈足。形如漏斗状,俗称“斗笠碗”。常见中、小型碗,偶见大型器。撇口碗:口沿外撇,唇沿稍有曲折,斜腹,浅圈足;可分大、中、小型。此类碗大型器比例相对其他类碗较高,但成品率低,尤显名贵;中、小型器较常见。敛口碗:口沿微向内收敛,斜弧腹;矮圈足,挖足浅;造型较丰满。常见中、小型器,小型器比例较高,有的为圆饼状实 …… 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