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地:山西平遥
规格:赏盘直径27.6cm×厚0.8cm,加底座总高31.8cm
包装:锦盒(长29×宽29×高7cm)
总重:约1.5KG
材质工艺/风格特点
平遥推光漆器的生产一般分为木胎、灰胎、漆工、画工和嵌工五大工序。
欧松木胎
欧松木因强度高、易加工、稳定性好的特点,成为漆器木胎制作的常用材料。
披麻挂灰
用白麻缠裹木胎,抹上一层用猪血调成的砖灰泥,进行“披麻挂灰”。
髹漆工序,细致复杂
从底漆到面漆,每髹饰一道都有不同的工艺要求。在灰胎上每刷一道漆,都要先用水砂纸蘸水擦拭,再用手反复推擦,直到手感光滑,再进行刷漆,每件产品一般上五道到八道漆,每上完一道漆,漆干后需打磨、上漆交替进行。
最后一道面漆工序,要用手掌推磨抛光出光,也就是推光漆的“推光”。先用细砂纸把漆面打磨光滑,接下来要用优质椴木烧制的木炭块细细蘸水打磨增加漆面的黑度,再用头发蘸油打磨,最后用手掌蘸上特制的细砖灰和麻油推光,推得漆面生辉,光洁照人。
传统手作技艺,贝壳螺钿镶嵌
嵌螺钿是中国传统的装饰艺术。赏盘的螺钿取材于我国优质水域的珍珠贝壳,按图案将珍珠贝壳磨制成薄片,然后镶嵌在赏盘的表面,再经反复多次磨显、揩光。
手工勾勒描绘,工笔精密入微
在贝壳螺钿镶嵌的画面之上,以工笔绘画的精谨勾勒出湖石、花卉、禽鸟的形象,用笔渲染细腻,线描流畅,图案精巧,气韵生动,具有中国工笔绘画的特色。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嶙峋的太湖石旁,牡丹花、蝴蝶花盛放,蝴蝶翩翩落花间。玉兰花在枝头绰约新妆,登枝喜鹊俯首顾盼,与花上蝴蝶生动呼应。牡丹与玉兰组合是“玉堂富贵”的象征,蝴蝶谐音“福”,喜鹊谐音“喜”,寓意喜福双至、富贵满堂。
漆器保养
1、漆器在收藏时应注意避免阳光曝晒、烟熏,湿度和温度不宜急剧变化,避免忽干忽湿,最好把漆器放在温度和湿度比较恒定的房中。
2、在移动漆器时应轻拿轻放,注意不要与坚硬、锐利的物体碰撞或摩擦,避免剧烈的震动。
3、盐、碱等物质对漆器有一定损害,要注意远离这些东西。
4、如果有灰尘积淀,可用鸡毛帚和柔软的毛刷轻轻清理,或用棉纱布擦拭。如果器物表面沾上污垢,可用洗涤剂清洗或用棉纱布蘸上少许食用油轻轻擦拭。
 
【玉兰】
玉兰花又名白玉兰、应春花、荷花玉兰;为我国特有的名贵园林花木之一,原产于长江流域,现在庐山、黄山、峨眉山等处尚有野生。现北京及黄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古时多在亭、台、楼、阁前栽植。现多见于园林、厂矿中孤植,散植,或于道路两侧作行道树。北方也有作桩景盆栽。上海市市花。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就开始有了培育玉兰花的记载。屈原的《离骚》中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的万古绝唱就是以玉兰来喻人格的高洁。玉兰最先种植在寺院里,纯净素雅的玉兰花与清静寂灭的佛教浑然一体。自唐代开始,玉兰、海棠、迎春、牡丹合缀成了“玉堂春富贵”,形成了中国皇家园林特有的荣华富贵的景象。
【牡丹】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牡丹以洛阳、菏泽牡丹最富盛名。
唐著名诗人刘禹锡有诗“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可见在当时洛阳牡丹之盛,名动京城。
又传,唐玄宗李隆基有一次在后苑沉香亭畔,与杨贵妃一起观赏牡丹。为记眼前美景遂召李白来赋诗,此时诗仙酒醉未醒,半梦半醒之间提笔作《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玄宗贵妃皆大喜赞叹,马上让李龟年谱成曲让梨园乐人演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唯牡丹花开时节也。
【嵌螺钿】
螺钿,又称“螺甸”、“螺填”、“钿嵌”、“陷蚌”、“坎螺”以及“罗钿”,在历史上也有叫“钿螺”的,它是中国特有的艺术瑰宝。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螺钿的“钿”字,据《辞海》中注释,为镶嵌装饰之意。由于螺钿是一种天然之物,外观天生丽质,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也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装饰艺术,被广泛应用于漆器、家具、乐器、屏风、盒匣、盆碟、木雕以及有关的工艺品上。
嵌螺钿漆器是中国漆艺百花园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她以华丽多变的色彩丰富了漆器装饰艺术。螺钿镶嵌漆器是精选河蚌、夜光螺等优质的贝壳作为原料,经过磨制后,作成人物、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的图案,拼贴、镶嵌于漆坯上,再经过髹漆、抛光制作而成。螺钿镶嵌分为软螺钿和硬螺钿镶嵌两种。软螺钿镶嵌又称点螺。是将贝壳、夜光螺等原料精心制成薄如蝉翼的螺片点在漆坯上制作而成。硬螺钿镶嵌的制作方法相同,只是作为原料的贝壳磨得较厚些。还有一种做法,是在螺钿的薄片底面衬上不同的颜色,透过薄薄的贝壳能显现出各种色彩,称为衬色钿嵌。
【平遥推光漆器】
推光漆器是山西省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平遥推光漆器为推光漆器的代表,中国四大名漆器(扬州漆器、福州漆器、平遥漆器、成都漆器)之一,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绘技艺著称,历来是三晋名产,平遥三宝之首。 平遥推光漆器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开元年间有了极大发展,盛于明清,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2006年5月20日,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Ⅷ-51。 平遥推光漆器多是漆器家具,通常有箱柜类、桌几类、屏风类、盘盒类等。工艺有描金彩绘、雕刻镶嵌、堆鼓罩漆、刻灰雕填等工艺。可吸纳和附加金、银、玉、珠、石等多种名贵物品及其制作工艺,制成独特艺术价值的艺术作品。
平遥推光漆艺有精湛的成套技艺,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用特殊配方、技艺及设施炼制大漆; (2)以大漆和天然桐油炼制罩漆; (3)木胎披麻挂灰,生漆灰须褙布,猪血灰须披麻,黄土胶则需褙纸; (4)以人发、牛尾制作漆栓(髹饰工具); (5)在特设的阴房内阴干漆器; (6)描金彩绘,包括平金开黑、堆鼓罩漆、 …… 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