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地:浙江龙泉
规格:口径5.5cm,宽7cm,高8.8cm,容量:150ml
包装:礼盒(长12.5×宽12.5×高9.8 cm)、无纺布袋
总重:约0.55KG
龙泉青瓷,世界级“非遗”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于2009年9月30日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球第一也是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
金品龙窑第九代传承人金宏杨手作
由金品龙窑第九代传承人、00后青瓷艺人金宏杨创意设计,其制作过程中的全部环节,即原料水碓加工、拉坯修坯、雕花、配釉施釉、龙窑修砌、装匣码窑、点火祭祀、龙窑柴烧到开窑取瓷均由她手作亲为。
传统龙窑,柴烧器物
龙窑烧制技艺是传统的老手艺,由于烧制成本高、成品率低,加上烧制过程中有许多不可控因素,所以使用并不广泛。
用龙窑烧的烧制工序非常复杂,龙窑烧制的瓷器周期通常会在半年左右,烧制前的准备环节就会有4个月之久,每一次烧制都要提前对龙窑进行修缮,每一个要烧制泥坯都要装进单独匣钵,窑火烧起来更是一刻都不能离开人。
粉青釉,龙泉烧制技艺的巅峰
粉青釉为生坯挂胎,胎中带灰,入窑经过1180—1230℃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不含任何重金属。由于石灰碱釉高温下粘度较大,即高温下不易流釉,因此釉层可施得厚,使器物的釉色通过适当的温度和还原气氛达到柔和淡雅的玉质感。
高足郁金香杯型,杯沿千祥云集
高足杯高贵、庄重且具有仪式感。杯身类似郁金香花朵,底部圆润饱满,向上逐渐收窄。杯沿手工浮雕如意祥云纹,花口沿触感独特,纹样不仅富有韵律之美,更饱含千祥云集的美好祝愿。
 
【祥云】
祥云,即吉祥的云彩。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被广泛装饰在我国古代的建筑、雕刻、服饰、器具及各种工艺品上,云纹形态多样,有十分抽象规则的几何图形,也有生动形象的自然图形。古代人们长期的采集和耕作实践,对云和雨决定收成的影响产生期盼和敬畏。使云在人们心中得到升华和抽象,对之产生崇拜和敬畏之情。
北周 庾信 《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祥云入境,行雨随轩。”
唐 赵彦昭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祥云应早岁,瑞雪候初旬。”
明 谢谠 《四喜记·双桂联芳》:“香雾青霏,祥云红绕。”
陈毅 《昆明新年》诗:“ 中缅友好添新页,祥云朵朵护机群。”
郭小川 《厦门风姿》诗:“那长街、那小巷,都好像掩映在祥云瑞气之中。”
【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于2009年9月30日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西南部,与江西、福建两省接壤,以出产青瓷著称。文物普查发现,这里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五百多处,仅龙泉市境内就有三百六十多处,这个庞大的瓷窑体系史称龙泉窑。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翟翕武在1959年5月于龙泉瓷厂时赞叹“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绿时”。 艺术特色 龙泉青瓷传统上分“哥窑”与“弟窑”。哥、弟窑之说来自明人记载:“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治瓷器。章生二所陶名章龙泉,又名弟窑。章生一之哥窑其兄也。”是否真有兄弟二人,无可考证。但这使龙泉窑形成两种不同的烧制方法。在南宋中晚期出现了一类黑胎开片瓷器,即所谓哥窑瓷,与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特点是"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纹片,紫口铁足,胎色灰黑"。此类产品以造型、釉色及釉面开片取胜,因开片难以人为控制,裂纹无意而自然,可谓天工造就,更符合自然朴实、古 …… 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