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格:笔记本:长18.5×宽12.5cm;内页:长17×宽10.3cm
签字笔:长14.5×直径1 cm
书签:长11×宽2.9cm(最宽处)
盘香盒:长7×宽7×高3.4cm
包装:礼盒(长35×宽25×高4cm)、礼袋
总重:约0.9KG
材质工艺/风格特点:
●笔记本:
马踏飞燕,汉马瑰宝
东汉铜奔马,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宝级文物,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奔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足踏一鸟,因而又被人形象地称之为“马踏飞燕”。
一马当先,汉骑雄风
笔记本封面的汉马形象由“马踏飞燕”衍生而来,压印工艺在高级变色皮革上立体呈现出一匹深棕色的汉马,一马当先,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汉骑雄风展现在眼前。
以皮绳绑缚方式收拢笔记本,绳坠为浮雕篆书的方形锌合金。
内页为100克千越象牙白纸,80张,金属活页装订,方便内芯替换。
●签字笔:
笔杆为科檀木,色泽纹理天然质朴。笔头、笔帽均为黄铜,笔芯为瑞士品牌ADMOK 0.5B(可替换),书写流畅耐用。
科檀,科特迪瓦小叶紫檀、科特迪瓦檀木的简称,心材为橘红色,木材表面细腻平滑,不见棕眼或棕线,颜色鲜艳。
●书签:
黄铜浮雕,园林雅趣
书签外形纤巧修长,顶部取江南民居“马头墙”的优美线条,以浮雕如意云纹装点。
主体部分以黄铜浮雕工艺呈现江南古典园林风貌,山石依水而筑,曲折的复廊依势连绵,亭台楼榭掩映在葱郁的树木花草间,诗意的栖居,园林的雅趣。
金属质感,色泽亮丽
书签以黄铜精制,金属色泽给人以温暖、复古、高级的质感。
●盘香盒:
书香门第,品香静心
玺印风格的盘香盒,以四方圆弧的黑胡桃木为基座,嵌入镂空篆书纹样的黄铜上盖,古典韵味与实用功能兼而有之。
黑胡桃木,属胡桃科,是美国本土珍贵木材。黑胡桃木心材呈浅黑褐色或巧克力色,色泽温暖,纹理美观,同时还具有出众的稳定性,密度也比较适中。
配备一小盘鹅梨帐中香,点燃后可直接放在香盒底部的防火棉上。
鹅梨帐中香是一种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传统合香,由南唐后主李煜为爱妃周娥皇特制,专用于寝帐中焚熏,以沉香与鹅梨汁蒸制而成,具有清甜果香与木质沉香交融的独特气息,核心功效为安神助眠和舒缓情绪。
 
【马踏飞燕】
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铜奔马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显示了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是中华民族伟大气质的象征。
铜奔马是东汉青铜艺术的精品之作。东汉铜奔马的造型方式,沿用了当时通行的奔马的形象,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瞬间,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急速向前的动势,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之上,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焚香】
中国从古至今,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净气、焚香抚琴、吟诗作画和焚香静坐健身的习俗。
清太和殿前陛的左右有四只香几,上置三足香炉,皇帝升殿时,炉内焚起檀香,致金銮殿内香烟缭绕,香气四溢,使人精神振奋。古时的诸葛孔明,弹琴时不仅有童子相侍左右,而且常置香案,焚香助兴。古代文士淑女操琴时焚香,也是为了创造一种幽静风雅的氛围。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观书时,斋中常要焚香。他在诗中写道:“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更十分青睐焚香静坐和修身养性。他在赴海南儋州途中购买十多斤檀香,并建一“息轩”,常在轩中焚香静坐。他题诗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可见焚香静坐的养生健体之功。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也十分尊崇焚香作画的神奇作用。他说:“观画,在香雾飘动中可以达到入神境界;作画,我也于香雾中做到似与不似之间,写意而能传神。”
在家中经常焚香,可以醒脑清神,去浊存清,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且有延年益寿之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