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浙江龙泉
规格:宽15.5cm×高33.5cm(含底座高度,梅瓶净高29.5cm)
包装:带拎绳礼盒(长36cm×宽20cm×高16cm)
总重:约2.7kg
材质工艺:
在注浆成型的基础上,由龙泉青瓷工艺美术师方军先生经修坯(在坯体半干时,利用旋转的机器,用修坯刀修去多余的泥土,让坯体内外工整,使之达到所需要的形状和厚度)、晾干、素烧(800℃烧8小时)、喷釉、晾干、再喷釉、晾干、再修坯(确保内外面和底足平滑均匀)、釉烧(1280℃烧12小时)等繁复环节精制而成。
开片是哥窑的重要特征。由于瓷胚和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瓷器釉面上便会出现一种自然开裂的现象,其纹片如网交织、如冰破裂。之后以铁红釉为着色剂人工从裂纹中渗透进去,着色后颜色清晰,与后开片共同形成纹片上的层次感。
风格特点:
梅瓶,又称美人瓶,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造型修长挺拔,圆润饱满,犹如窈窕淑女之身姿。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深(铁红)、细浅(原色)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层次分明,充盈着浑然天成、随性自然的美感。
青瓷养护:
在把玩青瓷的时候双手应该保持洁净和干燥,取下戒指,因为戒指会划伤瓷器的釉面。拿青瓷时不要戴手套,因为这样青瓷很容易从手中滑落。器体大的瓶、尊移动时因形体大,一般都是两段拼接而成的,所以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应该一手托住底,一手拿住脖子,以免使原来拼接起来的两节分离。在拿起一件带座、带盖的瓷器时,应将座、盖和主体分别单拿单放,不能连盖带座一起端,要把能分开的部分先取下,防止移动时脱落打碎。
青瓷瓷质细腻,光洁柔和,不易粘垢,平时保养可以用一块湿布擦拭瓷器,洗完后如同新出窑炉一般莹润。还可以用柔软的画笔清扫瓷器灰尘,用柔软的刷子刷瓷器的缝隙。
【梅瓶】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最初梅瓶是装酒的容器。梅瓶很美,但贮酒仍是它首要的实用功能。 梅瓶为了盛酒多,又不失“窈窕淑女”之美姿,制瓷艺人把它最大的直径往上提高,这样加大了盛酒的容量,又不失瓶体优美的形象。梅瓶上部重大,下部窄细。这样重心较高,日常使用时容易倾倒。为了保持瓶体稳定,制作者在成型时,往往巧妙地将瓶体下部加厚,致使底足厚重不易碰倒,保障了它的实用功能。搬动时,梅瓶形体适合捧在怀里,和置放在安定架上。美酒美器,让人喜闻乐见。由于梅瓶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后来人们不再拿它来装酒,而是摆设在家中,供人欣赏。由此可知,陈设瓷(美术瓷)是由日用瓷发展而来的。梅瓶,从造型到装饰,无不表现出古代民间工匠的才能和智慧,还有他们那朴实无华的艺术语言。
【哥窑】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哥窑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清乾隆帝尤喜赏宋代哥窑,尝欣然作诗赞云:“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
现今发现的真正论及哥窑最早的文献当推明代陆深《春风堂随笔》:“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陆深,字子渊,上海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卒于嘉靖二十三年(1545年)。文中明确了哥窑烧造于龙泉的琉田,琉田今名大窑,为龙泉窑的中心产区。
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后来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有意识地让它产生开片,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宋代哥釉瓷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深或者细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哥窑瓷土脉微紫,质薄,有油灰色、米色、粉青色三种瓷釉彩,表面满裂纹。
哥窑釉质纯粹浓厚;不甚莹澈,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故通称“聚沫攒珠”。釉色宝光内蕴,润泽如酥。纹片多种多样,以纹道而称之有鳝鱼纹、黑蓝纹、浅黄纹、鱼子纹;以纹形而称之有纲形纹、梅花纹、细碎纹、大小格纹、冰裂纹等,总名为百极碎。
【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于2009年9月30日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西南部,与江西、福建两省接壤,以出产青瓷著称。文物普查发现,这里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五百多处,仅龙泉市境内就有三百六十多处,这个庞大的瓷窑体系史称龙泉窑。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翟翕武在1959年5月于龙泉瓷厂时赞叹“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绿时”。 艺术特色 龙泉青瓷传统上分“哥窑”与“弟窑”。哥、弟窑之说来自明人记载:“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治瓷器。章生二所陶名章龙泉,又名弟窑。章生一之哥窑其兄也。”是否真有兄弟二人,无可考证。但这使龙泉窑形成两种不同的烧制方法。在南宋中晚期出现了一类黑胎开片瓷器,即所谓哥窑瓷,与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特点是"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纹片,紫口铁足,胎色灰黑"。此类产品以造型、釉色及釉面开片取胜,因开片难以人为控制,裂纹无意而自然,可谓天工造就,更符合自然朴实、古 …… 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