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地:浙江乐清
规格:宽7cm,厚5cm,高12cm
包装:礼盒(长16.7×宽17×高8cm)、礼袋
总重:约0.67Kg
材质工艺/风格特点:
黄杨木,千年难长
黄杨木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矮小常绿灌木,其生长速度非常缓慢。《本草纲目》中有“黄杨性难长,岁仅长一寸,遇闰则反退”的记载,所以有“千年难长黄杨木”之说。黄杨木难有大料,多用来与高档红木搭配镶嵌或加工成极其精细的雕刻作品。
黄杨木,木中君子
清代学者李渔称黄杨木有君子之风。黄杨木雕最初呈乳黄色,时间越久,其颜色由浅而深,给人以古朴典雅、沉稳低调的美感,被喻为“木中君子”,其静而不宣、雅而不俗的气质一直都是文人雅士的挚爱。
黄杨木,适合精雕细刻的极好材质
因为生长缓慢,黄杨的木质极其细腻光洁温润,肉眼看不到棕眼(毛孔)。质地坚韧耐磨,色泽均匀光亮,也正因如此,黄杨木雕作品常被初识者误以为是象牙制品。
黄杨木雕,立体雕刻,传神逼真
黄杨木雕是一种圆雕艺术,又称立体雕,观赏者可以从任何角度看到作品的三维立体形象。
黄杨木雕的雕刻刀法淳朴,细密流畅,擅长表现人物形象,所雕刻的人物神形兼备,具有生动、传神、逼真的特征。
招财弥勒,福慧与财运的象征
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大肚弥勒佛心怀慈悲、大肚能容、豁达乐观,能化解世间一切的烦恼与业障。弥勒佛双手托举金元宝,是招财进宝、和气生财的象征。置于案头时常把玩,可福慧双修、财运亨通。
 
【弥勒佛】
五代后梁时期之僧人,明州奉化(今浙江宁波奉化)人。因常背负一只布袋,又称布袋和尚。蒋宗霸常与布袋和尚交游,拜之为师。随之云游三年,一日两人共浴长汀溪中,宗霸看见布袋和尚背上有四目。据传他圆寂前留一偈语:“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因此契此和尚即为弥勒菩萨化身的说法便广为流传。
一生奇事不胜枚举,高兴就卧在雪里,雪也不沾身;能够预卜吉凶和气候,天晴时,穿着高齿木屐,跑到桥上,竖膝而卧,雨天则穿上湿草鞋,在路上急急行走,表示天快下雨,每一次都很灵验,被认为是一大奇人。有一首偈说:“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便是形容布袋和尚逍遥放旷,无拘无束的一生。
由于他的形象通常为脸带笑容,手提布袋,因此常常被商家认为带有欢喜、招财的意味,而视同财神供奉。
今天,一走到寺院,在山门前就可看见笑意盈盈的弥勒佛,好像欢迎每一位上山的信徒或游客。以下的诗偈,最能说明佛的满腔欢喜:
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见相亲,怎不满腔欢喜。
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大肚包容,忍世间难忍之事。
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乐清黄杨木雕】
乐清黄杨木雕,浙江省乐清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乐清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为材料的一种观赏性的圆雕艺术。黄杨木是珍贵树材,质地坚韧,纹理细腻,生长周期慢,有“千年黄杨难成柏”之说。其乐清黄杨木雕刻充分展现了民间工匠的智慧,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种不同的风格,如明之木雕刀法圆润,简练流畅;清之木雕刀法清澈,光滑圆转等等。黄杨木雕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及工艺要求都是其他雕刻难以比拟的,亦无法以现代技术加以替代。 精雕细刻是黄杨木雕的一大艺术特点。浅黄文雅的色泽和细腻的纹理,使黄杨木雕作品的精致细腻、刀法清澈,质感突出,刻工细美而不失高雅的“鬼斧神工”之技表露得更淋漓尽致,更突出雕刻技法的表现力与工艺美。
乐清黄杨木雕的人物造型艺术具有其特殊性和独立性,它虽不遵从西方现代绘画人体的比例划分,却有着个性鲜明和处置得当的创作方法和块面比例,条理分明,疏密合宜,刀法细腻,使人物栩栩如生,由于材料的肌理与人物的肤色十分吻合,从而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展露,乐清黄杨木雕大都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 …… 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