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格:包底长33,包身厚7.5,包身高16.5cm,总高21.5cm
净重:约430g
包装:缎面布袋、礼袋
真丝香云纱面料,国家级“非遗”
香云纱以100%桑蚕丝为胚,采用植物染料薯莨(liáng)染整晒莨,是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手工制作的丝绸面料。
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三蒸九煮十八晒”,香云纱是从古至今制作繁复、价格昂贵的丝绸制品。
幽竹清影,绿绮翠微
香云纱竹叶印花,恍若置身幽幽竹林间,阳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光影。画面疏朗有致,墨竹浓淡相宜、虚实相间,棕黄竹叶隐隐映衬其后,将绿绮翠微的香云纱衬托的低调内敛、清逸雅致。
牛剖层移膜革,替代天然皮革的理想选择
包包背面、侧片、提手、肩带等部位采用牛剖层移膜革。牛剖层移膜革,俗称二层牛皮,耐磨耐用、手感柔软、外观仿真、物理性能优越、环保且价格适中。
电镀五金,金光璀璨
包包拉链、肩带卡扣均为电镀五金,光泽亮丽,熠熠生辉。
功能区分简洁,比较能“装”
涤纶里料,分主袋、插袋和拉链袋,功能简洁,内部空间比较宽裕。
手提、单肩、斜挎
配备可拆卸可调节的肩带,手提、单肩、斜挎均可,风格随性。
 
【竹】
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精神文化象征。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雪,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备受中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
竹之十德:
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曰正直;
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曰奋进;
竹外直中通,襟怀若谷,曰虚怀;
竹有花深埋,素面朝天,曰质朴;
竹一生一花,死亦无悔,曰奉献;
竹玉竹临风,顶天立地,曰卓尔;
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曰善群;
竹质地犹石,方可成器,曰性坚;
竹化作符节,苏武秉持,曰操守;
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曰担当。
据传,大画家郑板桥无竹不居,留下大量竹画和咏竹诗。大诗人苏东坡则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
《于潜僧绿筠轩》【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香云纱】
香云纱又名“响云纱”,本名“莨纱”,起源于南海西樵,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手工制作的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被纺织界誉为“软黄金”,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香云纱制作工艺独特,数量稀少,该面料具有凉爽宜人、易洗快干、色深耐脏、不沾皮肤、轻薄而不易折皱、柔软而富有身骨等特点。在过去,只有朱门大户人家才能享用,曾远销欧美、印度、南洋等地,被海外人士誉为“黑色闪光珍珠”服装,成为中国丝绸的著名产品。 在织造上,它是经线以绞纱织成带有几何行小提花的白坯纱,再用广东特有植物薯莨的汁水浸染桑,后用珠三角地区特有的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河涌淤泥覆盖,经日晒加工而成。由于穿着走路会“沙沙”作响,所以最初叫“响云纱”,后人以谐音叫做“香云纱”。
2008年6月,香云纱染整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07月0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香云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0年7月27日,香云纱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唐代已有关于薯莨的记载,北宋沈括和明代李时珍都曾记 …… 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