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格:包底长12.5,包口长23,包身厚12.5,包身高17.5cm,总高30cm
净重:约370g
包装:缎面布袋、礼袋
真丝香云纱面料,国家级“非遗”
香云纱以100%桑蚕丝为胚,采用植物染料薯莨(liáng)染整晒莨,是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手工制作的丝绸面料。
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三蒸九煮十八晒”,香云纱是从古至今制作繁复、价格昂贵的丝绸制品。
紫藤花下,唯美古雅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
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唐 李白《紫藤树》
香云纱印花图案,用色古雅,小写意紫藤兼具写实与写意,枝条笔触粗狂随性,绿叶以水墨点染浓淡相宜,紫藤花簇簇绽放在垂落的枝蔓,你就是人间的四月天。
牛剖层移膜革,替代天然皮革的理想选择
包包材质均分设计,底托、拎手、肩带等部位亦采用牛剖层移膜革。牛剖层移膜革,俗称二层牛皮,耐磨耐用、手感柔软、外观仿真、物理性能优越、环保且价格适中。
电镀五金,金光璀璨
包包拉链、卡扣均为电镀五金,光泽亮丽,熠熠生辉。
功能区分简洁,比较能“装”
涤纶里料,分主袋、插袋和拉链袋,功能简洁,内部空间比较宽裕。
手提、单肩、斜挎
配备可拆卸可调节的肩带,手提、单肩、斜挎均可,风格随性。
水墨山水丝巾,由你多样搭配
配备水墨山水风格的飘带丝巾,既可绑于包包拎手之上,也可作飘带丝巾的其他多变造型,美由你创造。
 
【紫藤】
紫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国画的重要题材,历史上的文学家们也写过不少赞美紫藤的诗篇。《花经》有曰:“紫藤缘木而上,条蔓纤结,与树连理,瞻彼屈曲蜿蜒之伏,有若蛟龙出没于波涛间。仲春开花。”
紫藤作为布置庭园和荫棚的著名观花藤本植物之一,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梦溪笔谈》、《植物名实图考》等古籍中均有涉及,还衍生出了大量与之相关的文化,成为古今文脉延续的重要载体。
唐代李白《紫藤树》日:“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诗中把紫藤同香风美人摆在一起,刻画了紫藤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晚唐名相李德裕在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功绩显赫。他与唐武宗君臣相知成为晚唐的绝唱。李德裕喜爱紫藤,在《忆新藤》诗中说:“遥闻碧潭上,春晚紫藤开。水似晨霞照,林疑缣风来。清香凝岛屿,繁艳映莓苔。金谷如相并,应将锦帐回。”把紫藤喻为朝霞和彩凤,清香凝结在小岛上久久不散。
【香云纱】
香云纱又名“响云纱”,本名“莨纱”,起源于南海西樵,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手工制作的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被纺织界誉为“软黄金”,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香云纱制作工艺独特,数量稀少,该面料具有凉爽宜人、易洗快干、色深耐脏、不沾皮肤、轻薄而不易折皱、柔软而富有身骨等特点。在过去,只有朱门大户人家才能享用,曾远销欧美、印度、南洋等地,被海外人士誉为“黑色闪光珍珠”服装,成为中国丝绸的著名产品。 在织造上,它是经线以绞纱织成带有几何行小提花的白坯纱,再用广东特有植物薯莨的汁水浸染桑,后用珠三角地区特有的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河涌淤泥覆盖,经日晒加工而成。由于穿着走路会“沙沙”作响,所以最初叫“响云纱”,后人以谐音叫做“香云纱”。
2008年6月,香云纱染整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07月0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香云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0年7月27日,香云纱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唐代已有关于薯莨的记载,北宋沈括和明代李时珍都曾记 …… 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