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地:浙江乐清
规格:宽8.2,厚5.5,高13.6cm
包装:礼盒(22长×13宽×高7cm)、礼袋
总重:约0.59Kg
黄杨木,千年难长
黄杨木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矮小常绿灌木,其生长速度非常缓慢。《本草纲目》中有“黄杨性难长,岁仅长一寸,遇闰则反退”的记载,所以有“千年难长黄杨木”之说。黄杨木难有大料,多用来与高档红木搭配镶嵌或加工成极其精细的雕刻作品。
黄杨木,木中君子
清代学者李渔称黄杨木有君子之风。黄杨木雕最初呈乳黄色,时间越久,其颜色由浅而深,给人以古朴典雅、沉稳低调的美感,被喻为“木中君子”,其静而不宣、雅而不俗的气质一直都是文人雅士的挚爱。
黄杨木,适合精雕细刻的极好材质
因为生长缓慢,黄杨的木质极其细腻光洁温润,肉眼看不到棕眼(毛孔)。质地坚韧耐磨,色泽均匀光亮,也正因如此,黄杨木雕作品常被初识者误以为是象牙制品。
黄杨木雕,立体雕刻,传神逼真
黄杨木雕是一种圆雕艺术,又称立体雕,观赏者可以从任何角度看到作品的三维立体形象。
黄杨木雕的雕刻刀法淳朴,细密流畅,擅长表现人物形象,所雕刻的人物神形兼备,具有生动、传神、逼真的特征。
水月观音,自在安详
水月观音头戴宝冠,广额丰颐,眼睑低垂似凝望水中之月。身穿袈裟长裙,胸前衣裙皆配饰连珠璎珞,两个手腕还戴着玉镯。右腿曲起,左足垂下踏莲,右手轻搭右膝,左手撑石(被称为自在坐),整个姿态舒展自然,神态庄严安详,气质高雅。
 
【水月观音】
水月观音又称水吉祥观音、水吉祥菩萨,是观音菩萨三十三种法身之一,其形象以观水中月影为特征,出自《法华经·普门品》。
佛教经典《华严经》中有“观音菩萨住南海补陀洛迦山,其山有潮音洞,洞前有池,池中有月”。这一意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水中月”的禅意不谋而合。“水月” 之名并非出于早期佛教经典,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与本土文化融合产生,意喻世间无常,诸法皆无实体,亦如大乘十喻之“如水中月喻”。水、月或水中月象征现象界中“空”与“虚幻”的本质,如同佛教中内在精神和幻觉表相共构的开悟境界。
中国古代造像艺术中,水月观音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貌。木雕水月观音多采用檀木或楠木,匠人以刀代笔,在温润的木料上雕琢出流畅的衣纹。观音右腿曲起,左足垂下踏莲,右手轻搭右膝,左手撑地,整个姿态舒展自然。木质的温润与观音的慈悲相得益彰。
而石质水月观音是与山体相融合的,山体作为天然的基座,赋予了她超越人造台座的恢宏尺度,又为她营造出独特的修行道场。山岳的亘古沉默,对应着佛法超越时空的永恒性。这种共生关系,让她不再是孤立的神祗,而成为山川灵气的显化,因此更具磅礴气象。匠人们利用石材的坚硬特性,雕刻出繁复华丽的璎珞与飘带,使水月观音面容端庄,似在俯视众生,又似在沉思冥想。

令人扼腕的是,许多珍贵的水月观音像流落海外。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尊宋代木雕水月观音,其精湛的雕刻技艺令人叹为观止;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辽代水月观音坐像,更是被誉为“东方维纳斯”,这尊观音像是用一整块木料雕刻而成的,除了菩萨的右前臂,整座塑像包括底座都是用一整块木料雕刻而成的,精细的雕刻和彩绘,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
【乐清黄杨木雕】
乐清黄杨木雕,浙江省乐清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乐清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为材料的一种观赏性的圆雕艺术。黄杨木是珍贵树材,质地坚韧,纹理细腻,生长周期慢,有“千年黄杨难成柏”之说。其乐清黄杨木雕刻充分展现了民间工匠的智慧,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种不同的风格,如明之木雕刀法圆润,简练流畅;清之木雕刀法清澈,光滑圆转等等。黄杨木雕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及工艺要求都是其他雕刻难以比拟的,亦无法以现代技术加以替代。 精雕细刻是黄杨木雕的一大艺术特点。浅黄文雅的色泽和细腻的纹理,使黄杨木雕作品的精致细腻、刀法清澈,质感突出,刻工细美而不失高雅的“鬼斧神工”之技表露得更淋漓尽致,更突出雕刻技法的表现力与工艺美。
乐清黄杨木雕的人物造型艺术具有其特殊性和独立性,它虽不遵从西方现代绘画人体的比例划分,却有着个性鲜明和处置得当的创作方法和块面比例,条理分明,疏密合宜,刀法细腻,使人物栩栩如生,由于材料的肌理与人物的肤色十分吻合,从而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展露,乐清黄杨木雕大都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 …… 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