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格:圆形绣片:直径19.5cm;圆屏直径:21cm
底座:宽15cm
总高:25cm
包装:纸板礼盒(长32.2×宽26.4×高4.9cm),纸质礼袋。
总重:约0.78kg
材质工艺:
该款蜀绣台屏以质地轻薄、坚韧挺括的透明绢为底料,利用桑蚕丝线在绢的正反两面纯手工绣出图案、色彩、色泽完全相同的“折枝花鸟”。蜀绣的绣刺针法包括12大类共122种,其中精巧细腻的双面绣是十分独特而精湛的技法,集中体现了蜀绣这门传统技艺的精髓。
该款蜀绣台屏以竹为圆屏的框架和底座,圆屏与底座分体式结构,易拆易组,组合后可便于观者从两面细细品赏。
风格特点:
该款蜀绣台屏构图疏朗,一簇折枝花从侧面伸展出来,枝繁叶茂,花儿清丽,一只全身黑色绒毛的小鸟俯冲姿态,圆溜溜的眼珠凝视着花朵,非常赋有动势和情态,细细品赏绣品:用针紧密细腻,平整顺滑;双面呈花,天衣无缝,是高级手工技艺无可替代的特征;用色偏冷,冷中有暖,既有水墨晕染渐变的柔和,亦体现了沉静清丽的气质。圆框汲取原竹天然清新之质、底座采用回纹卷几的设计,益增古典清雅之美。
【花鸟画】
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对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形态逼真。
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表现在造型上,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在构图上,它突出主体,善于剪裁,时画折技,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而且在写意花鸟画中,尤善于把发挥画意的诗歌题句,用与画风相协调的书法在适当的位置书写出来,辅以印章,成为一种以画为主的综合艺术形式。
在画法上,花鸟画因对象较山水画具体而微,又比人物画丰富,所以工笔设色更具写实色彩或带有一定的装饰意味,而写意花鸟画则笔墨更加简练,更具有程序性与不可更易性。
【蜀绣】
蜀绣又称“川绣”,集中于四川成都,在晋代被称蜀中之宝。 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其绣刺技法甚为独特。蜀绣的技艺特点有线法平顺光亮、针脚整齐、施针严谨、掺色柔和、车拧自如、劲气生动、虚实得体,任何一件蜀绣都淋漓地展示了这些独到的技艺,据统计,蜀绣的针法有十二大类,一百三十二种。常用的针法有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沙针、盖针等。蜀绣常用晕针来表现绣物的质感,体现绣物的光、色、形,把绣物绣得惟妙惟肖。如鲤鱼的灵动、金丝猴的敏捷、人物的秀美、山川的壮丽、花鸟的多姿、熊猫的憨态等。
蜀绣的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蜀绣之名就已誉满天下,汉朝政府还在成都专门设置了“锦官”进行管理。2006年5月20日,蜀绣工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