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浙江龙泉
规格:口径8×高6cm
净重:133g
包装:礼盒(长11.3×宽11.5×高10cm)、礼袋
总重:440g
材质工艺: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于2009年9月30日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球第一也是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
“随性”主人杯由青瓷世家传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张则辉先生创意设计,采用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精制而成。其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拉坯、修坯、施釉、紫金土饰边均由张则辉先生纯手工完成。
采用含铁量较高、质薄、脉微紫的瓷土。因为土质含铁量较高,烧胚时发生还原,瓷器胚呈紫黑铁色,瓷器没有涂釉的底部显现瓷胚本来的铁色,叫“铁足”,而釉彩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紫口”,俗称“紫口铁足”。开片釉是在烧成的釉裂纹中填充煤烟等,纹路呈黑色,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风格特点:
“随性”主人杯为压手杯的杯型,凝重中显灵巧。米黄釉色,通体布满冰裂的纹路,这是哥窑瓷器最大的特色。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的特点是胎薄(黑胎)釉厚、釉面开片,即釉面布满龟裂的纹片,这种纹片是因胎体膨胀系数大于釉的膨胀系数,在烧窑冷却时出现的,本是一种缺陷,却产生金丝铁线的特殊装饰效果,形成了一种残缺和随性之美,被誉为“瓷中珍品”。
【主人杯】
主人杯就是自己的品茗杯,比起套组更有自我的个性。持有者通过杯子表达心境,它能体现茶道爱好者的个人情感。泡茶中有独一无二的杯子,间接也显示了主人的身份。从杯子绘画的图案、颜色、器形等均可以展示主人的个性修养。一件日常物品如果充满爱意地使用,就会被赋予灵魂,成为生命无可替代的一部分,主人杯即是如此。
【压手杯】
压手杯是杯的一种样式。压手杯造型为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处内收,圈足。压手杯形体端庄大方,凝重中见灵巧。
压手杯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有“压手杯”美称。
【哥窑】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清乾隆帝尤喜赏宋代哥窑,尝欣然作诗赞云:“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
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后来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有意识地让它产生开片,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宋代哥釉瓷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深或者细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哥窑瓷土脉微紫,质薄,有油灰色、米色、粉青色三种瓷釉彩,表面满裂纹。
哥窑釉质纯粹浓厚;不甚莹澈,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故通称“聚沫攒珠”。釉色宝光内蕴,润泽如酥。纹片多种多样,以纹道而称之有鳝鱼纹、黑蓝纹、浅黄纹、鱼子纹;以纹形而称之有纲形纹、梅花纹、细碎纹、大小格纹、冰裂纹等,总名为百极碎。
【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于2009年9月30日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西南部,与江西、福建两省接壤,以出产青瓷著称。文物普查发现,这里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五百多处,仅龙泉市境内就有三百六十多处,这个庞大的瓷窑体系史称龙泉窑。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翟翕武在1959年5月于龙泉瓷厂时赞叹“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绿时”。 艺术特色 龙泉青瓷传统上分“哥窑”与“弟窑”。哥、弟窑之说来自明人记载:“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治瓷器。章生二所陶名章龙泉,又名弟窑。章生一之哥窑其兄也。”是否真有兄弟二人,无可考证。但这使龙泉窑形成两种不同的烧制方法。在南宋中晚期出现了一类黑胎开片瓷器,即所谓哥窑瓷,与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特点是"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纹片,紫口铁足,胎色灰黑"。此类产品以造型、釉色及釉面开片取胜,因开片难以人为控制,裂纹无意而自然,可谓天工造就,更符合自然朴实、古 …… 详细>>
|
|